原標題:我市持續發力打好碧水保衛戰
900多個村(社區)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受益農戶超100萬戶
仙海湖(視覺綿陽 施宗宏 攝)
綿陽新聞網訊 為持續提升全市河湖水質,近年來,綿陽各級以河長制為抓手,注重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納入鄉村振興戰略統籌謀劃,壓實各級河長治水政治責任,通過因地制宜精準治污,持續用力久久為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實效,全市納入國、省考核的7個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和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比例均達到100%。
據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作為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要內容,先后出臺《綿陽市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形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合力。同時,制定市級領導“一對一”聯系結對攻堅,納入“雙月查”督導制度,對目標任務、工作進展、資金投入等方面督查督辦。今年以來,開展市級領導聯系督導49人次。
據了解,我市地形山區、丘區、壩區比例大約是4:4:2。全市各地結合經濟狀況,對本區域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與設施建設所需要的資金規模進行初步核算,全市共計劃投入39.4億元;其中丘區占59.1%、壩區占36.3%、山區占4.6%。截至目前,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已達到62.8%。
“我市結合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將農村生活污水通過農戶收集處理后,經人工轉運或管網運輸到田間地頭進行資源化利用。”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市農用地面積約179.7萬公頃,通過這樣的資源轉化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與此同時,對于山區和深丘地區距離場鎮較遠、居住分散、地勢落差較大的行政村,我市采取多戶、聯戶大型收集池、小型一體化設施、人工濕地、生物塘等多種方式,對農村生活污水宜收盡收,確保農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控制。
該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通過持續治理、久久為功,截至目前,全市993個行政村、涉農社區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受益農戶約107.7萬戶,人民群眾對宜居環境的滿意度和幸福獲得感持續提升,大小流域水質持續向好,實現一江碧水出綿陽。(記者 趙燁)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