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垃圾分類箱
人臉識別、積分計算、自動分類……近日,智能垃圾分類箱落戶江油市新安鎮,這種搭上科技快車、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的智能神器一經亮相,就受到了村民的廣泛歡迎。
“這種智能垃圾分類箱太厲害了,很值得推廣,有了它,在垃圾分類方面跨出了一大步,為人居環境整治提供了有力支撐。”江油市新安鎮人大主席吳傳斌說。
據了解,為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力度,此次新安鎮共花費15萬元購入了2臺智能垃圾分類箱,一臺放置在天嶺村,一臺放置在黑灘村。這種智能垃圾箱將可回收垃圾分為金屬、塑料、玻璃和紙張4個品類,通過人臉識別注冊后,進行分數積分,具有無人值守、無需專袋、精確計量、自動監測等特點。
“自從有了智能垃圾分類箱,不僅大人從不懂分類變主動分類,連孩子也從隨手扔到隨手分,還可以獲得積分,兌換大米、洗衣粉、洗潔精等日用品,很不錯。”新安鎮天嶺村村民李倫兵高興地對記者說。
記者在新安鎮天嶺村采訪時還發現,村內幾條主要干道上幾乎看不到垃圾桶,但村容村貌卻干凈整潔。經過了解,路上的垃圾桶拆除以后,如今在每家門口都放了3個垃圾桶,并且對垃圾進行分類存放。
近年來,新安鎮始終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和“一把手工程”,不僅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為組長的新安鎮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領導小組,還建立了人居環境整治調度會議、辦公室例會、信息溝通、督查考核四項工作機制,形成了黨委主導、政府負責、部門分工、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
各村(社區)成立以黨組織書記任組長的村級人居環境整治班子,組建成立清掃保潔、收集運輸、巡查監督和志愿服務四支隊伍,共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領導示范,以上率下,上行下效,整體推進。在黨組織的引領下,新安鎮積極修建垃圾壓縮站垃圾池、配置垃圾桶,購買垃圾收集清運車、新建再生資源回收點;同時開展“我是黨員我帶頭”“愛我家鄉,我為家鄉出力”全民義務活動,“小手牽大手”“爭當環保志愿者”等活動也如火如荼的展開,用硬件加軟措施,共同改善人居環境。
富則思潔,富才思美,發展經濟是解決農村“臟亂差”問題的根本。新安鎮牢牢抓住讓群眾增收這一關鍵要素,結合鄉村振興,農旅融合發展,編制了《農業公園建設規劃》《新安鎮鄉村振興發展規劃》《新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及《村域發展規劃》,大力扶持規?;图s化種養殖、農旅產業發展,讓大量的社會資本入駐新安;整合土地資源“小塊并大塊”,開展人居環境提升改造;改善零散種養殖業對水源和環境的污染;支持發展特色農家樂,拓展村民增收渠道,讓村民從觀念上注重環境與旅游產業協調發展的重要性,讓村民主動參與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來。
如今的新安鎮,道路寬敞整潔,房屋錯落有致,庭院整齊美觀,綠化郁郁蔥蔥,群眾生活環境舒適美麗,群眾共建共享人居環境保護意識顯著增強,新安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下一步,新安鎮將按照垃圾治理、廁所革命、污水治理、人居環境提升四大工程,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村莊顏值,增強群眾的環境意識,讓新安鎮人居環境越來越好。(蔣杰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