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眼下,正是柑橘愛媛成熟上市的時節,三臺縣八洞鎮書房村160余畝愛媛初掛果,煞是喜人。望著昔日荒山結出了黃澄澄的“金果果”,果農們滿心歡喜。
12月12日,記者來到書房村“愛源”種植基地,只見一排排掛滿金黃色果實的柑橘樹布滿山間,沉甸甸的果實壓彎了枝頭,正在指揮工人分裝柑橘的合作社負責人彭小輝告訴記者,當天有一筆3000斤的訂單,工人們忙著采摘和分類裝箱(如圖)。
今年45歲的彭小輝是八洞鎮書房村人,2015年前一直在外務工,近年來,該鎮大力實施“優秀農民工回引工程”,他毅然返鄉創業,成立了愛源種植專業合作社,投入300余萬元,流轉荒山500余畝,發展柑橘種植。“以前這一片都是荒坡,沒想到開墾出來種上水果,看上去還有點壯觀。”正在采摘水果的當地農戶指著眼前的柑橘種植基地說。
據了解,原八洞鎮書房村與德陽市中江縣接壤,山多地少,村民主要靠務工收入,村上產業少,荒山利用率低下。村級建制調整后,原書房村、羅盤村、富山村合并成現在的書房村,為了拓寬村民致富路,該村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產業。當地群眾和村集體以土地和基礎設施入股合作社,約定產生經濟效益前,按照每年200元-350元/畝的標準給入股群眾保底分紅;產生經濟效益后,純收益部分按照村集體、農戶、合作社之間1:2:7的利益鏈機制給群眾和村集體進行分紅,在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助農增收。
目前,書房村已成立以務工返鄉人員為主的專業合作社6個,吸引社會資金入股,開墾荒山荒地,建成互聯互通簡易作業便道10公里,鋪設噴淋管網11000余米,種植柑橘等特色農產品1600余畝。隨著合作社的不斷壯大,業主和群眾的收入節節攀升。老百姓除了有流轉費收入和年度分紅,還能在合作社務工增加收入。2019年,柑橘種植基地先后為120余位村民提供就業機會,發放勞務費60余萬元,人均務工收入超過5000元。
談到下一步打算,八洞鎮黨委書記王銳表示,將以先進的產業理念以及先進的種植技術,打造以柑橘、藤椒、枇杷為主的產業帶,努力爭創縣級農業產業示范區,在鄉村振興中探索一條持續推動群眾增收致富的新路徑。(劉玉明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李春梅 文/圖)
編輯:譚鵬